弘扬传统精神  传承经典文化

——浙江天台山慈恩寺住持 智渡禅师

    

        禅师,俗家姓张,法名昌身、字智渡、起渡、妙定、衍明……皆传承法师所赐。禅师生于浙江仙居,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已重新并入武汉大学),就业於能源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出家后常住浙江天台山慈恩寺,是当代肉身菩萨永慈大师禅、密、净、律及大般若宗诸法脉的接续者;2003年5月,在永慈大师提议下、羯磨成就而担任慈恩寺住持至今,也是佛门天台宗46代、大般若宗第3代、禅门沩仰宗第10代法嗣。同时,禅师尚是镜心印社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要创办人、兼任慈恩寺佛教艺术研究院代院长,中国玉观音慈善义诊队顾问、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特聘哲学教授......

        禅师慈悲为怀,倡导护生、复兴文化与临终关怀等公益慈善事业,并兼顾佛像雕刻、寺院规划、建筑设计和工程监理。禅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倡导非药物疗法,并实践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来分析研究病理。

        在书法和著述方面也有所成:禅师所写的“福”字意象画书法,据说是继康熙“福”字之后既拥有了五字合一又凸显了意像字画的不二创举,现已由联合国收藏;2016年春节至今,已有上万“福”字进入了千家万户。禅师的梵文书写与禅意画也很有特色。出版的书籍和纪录片有《佛门探宝》、《幸福大道》、《当下解惑》、《临终关怀》往生教导片等等;创作的歌词有《白云山的月亮》、《皈依三宝》、《受戒好》、《罗汉舞》、《天台山》、《燃灯古洞》等十多首,其中《天台山》由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田晓耕谱曲,《罗汉舞》由作曲家蓉梓谱曲……

        禅师重视人才培养,传法授徒严格认真,讲究依业、对机。自从2003年接续天台宗46代法嗣以来,以弘扬天台止观为己任,其影响已及全国各省市与欧美和东南亚。

        

        学佛弘法履历:

        1989.10 秋游雪窦寺、闻梵呗而深感亲切,回杭后、经居士介绍认识广仁老和尚,得赠《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一书。一星期后,在杭州栖云寺上广下仁老和尚处皈依三宝。

        1990.5 杭州南星桥听闻永慈老和尚开示,第二天求授居士五戒,从此开始依止慈公学习佛法。此后,也曾亲近浙江悟道老和尚、上海静一长老等等。

        2000.8.8 经慈公召唤到天台慈恩寺,开始净人生活。

        2000.12 在慈公座下剃披出家

        2002.5 在江西宝峰寺求授具足戒,亲近一诚大和尚、绍云长老、灵意长老等;并在当年6~12月间、得遇机缘阅读了五部律典释要。

        2003.5 接续慈公律、禅、净及大般若等法脉,担任慈恩寺住持

        2003.7 亲近明哲大和尚,并接续其天台宗法脉,成为天台第46代法嗣。



        2005初 开始扩建慈恩寺,亲近香港永惺大和尚等。

        2006.4.17 第一次见到慈恩寺甘露观音玉像显灵,其玉手变亮、伸出莲花台外17.5公分。

        2006.5.3 指定慈恩寺大殿主供台位置,并说明由21头石狮共抬大莲台,其夜即闻“灵狮圣吼”。

        2007年底 代慈公传释智密、释智定、释智净大般若宗衣钵(2008.正月初七 慈公坐化圆寂)

        2011.10.15 迎请《大藏经》、10.38米整体玉卧佛开光法会

        2012.12.20 启动《白玉大藏》编校,举行了启动仪式。

        2013.7 面向社会开展“天台止观”禅修活动,每月一~四期。

        2013.9.4 提出人间佛教五部基本经典(此前已向星云大师提议并得其授意),以此世间法经典弘扬天台宗人间佛教思想、对接传统儒教;纵向倡导出世法四部经典(《地藏经》离苦、《药师经》除障、《心经》为代表的般若部经典 开智、《法华经》成佛),希望人们因此放下贪着,获得自在地为社会、为国家奉献才智。

        2015.6~8 第二次闭关三月

        2015.11 绍云大和尚慈悲,接续其沩仰宗法脉,成为沩仰第10代法嗣。

        2019.10 出席首届天台宗国际学术论坛,并在天台止观研究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慈恩寺简介:

        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山南脉龙口处、距离天台县城六公里的白云山上,依洞而筑,汉时即有梵僧隐修,始建年代不详,历来为清修、隐悟之所,俗称岩庵。隋开皇十七年(即公元597年)智顗大师的护法伽蓝在此显瑞,距今也已有1425年历史。相传康熙皇帝亦曾驻跸于此,向往尤甚,遂下令台州知府绘制天台山全图,寻觅梦境之地,并御赐龙袍于洞中,以为驻跸纪念。寺院不设“门票”,未来也不设“门票”,不设“香花券”。

        公元1999年上永下慈老上师振锡至此,得知山中尚有被石渣湮没的人工古洞。于是,老上师令弟子入山踏勘,随后中科院研究小组也跟进考察,竟发现人工古洞冬暖夏凉、干湿分区、通风有序,有着迷宫般的洞天奇观,且有三项洞窟指标居世界之最:1、人工古洞单洞跨径最大,2、人工古洞双联拱跨径最大,3、有佛教艺术内涵的洞窟总体面积最大。

        据慈恩寺扩建规划,除了传统的洞窟殿堂,将充分利用十多万平方的洞窟群、以及山体周围岩壁,用现代艺术造就立体《大藏经》、及诸佛本尊的诸多坛城世界;84000多尊不同风格的圆雕、群雕、壁雕、浮雕、线雕、壁画等佛教艺术造像,为今后历史留下我们现代人的杰作,并填补诸多佛教史上的空白。

        慈恩寺在智渡法师带领下,秉承永慈大师中兴慈恩寺之本怀,主张现世解脱;传承佛陀教义,注重实修实证,提醒学员信众,时时不忘报答父母恩、祖国恩、师长恩和亲友同事恩,以感恩、报恩之心,来修行、做事业、完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