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伉俪情深的夫妻,多年来,携手共进,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为我国各行业的污水处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是脚踏实地、心怀家国的科学家,始终将大地的绿色、天空的湛蓝、经济的发展放在心头,并以此为荣;
他们淡泊名利,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来自祖国,因而也要将自己全部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铸就辉煌
——记我国著名的“环保夫妻”林世光、罗国维
人物介绍:罗国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先后担任华南师范大学水处理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环科所副所长,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林世光,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原为中山医科大学环境治理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广州市世维环保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教授。
自古以来,科学创新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我国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又为中国描绘了一个伟大的宏伟蓝图,同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美丽中国的梦想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驻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过程中,很多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是功不可没的,其中,广州市世维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兼总工林世光、罗国维夫妇,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不仅在我国工业水污染治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为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核心科技,良心科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林世光、罗国维夫妇经营的世维环保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可贵的是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良心技术,即“优势菌处理工业废水技术”, 该技术从自然菌中选育、驯化出各种高效的降解污染物的细菌(优势菌),根据不同废(污)水的水质,选择一组优势菌,并用生物工程的技术(包埋及吸附法)将之固定在多孔填料中,放入处理池内,污水通过处理池,微生物分解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是一项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的生物处理法的各类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经得到全国各地200多项工程案例支持,其中印染、纺织废水近百例。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处理印染废水总量已达30余万吨,不少单位如福建省石狮市伍堡集控区污水处理厂、福建省石狮市鸿达水洗厂等已经连续运行了十多年,一直保持稳定达标排放。同时,林世光、罗国维将该技术应用于内河及湖泊污染治理工程中,成就了不少国家、省、市优秀工程或典型示范工程,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另外,林、罗两位教授在实践中还发现,很多工业生产废水如:化工、制革、垃圾渗漏液等等及城市生活污水,都含有较高的氨氮。传统的脱氮技术较复杂,经历典型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条件要求高,难操控,一次处理难以达标。典型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是经厉NH3 →HNO2→ HNO3→ N2,事实上HNO2或HNO3均可作最终受氢体,因而整个生物脱氮过程也可以经NH3→ HNO2→ N2 这样的途经完成,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HNO2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与传统工艺比较,短程工艺可节省62.5%的O2 ,0%的碱度和100%的电子供体(碳源)。
罗国维教授介绍说,在优势菌群处理有机废水技术中,他们使用多孔填料固定微生物,多孔填料内的大小孔内可以满足反硝化溶解氧的要求,反硝化细菌可以选择固定,故只要在开始投菌时,增加投入亚硝酸和反硝化优势菌群即可。如今,他们已经成功在顺德德美化工厂有限公司应用了此种技术,使氨氮从200mg/l降低到8mg/l以下,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多年来,林、罗夫妇在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可谓是成绩斐然,除了以上技术,还先后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塔式装置处理生活和饮食业污水的研究”,并通过广州市环办鉴定,获广州市及广东省环保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餐厅污水处理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靛兰染纱废水处理技术”通过广东省高教局鉴定;“丝绸染整和砂洗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广东省环保局鉴定,1993年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列入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最佳实用技术;1995年,“涤纶仿真丝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广东省科委鉴定,1997年《优势菌群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由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分部给华南师范大学水处理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山医科大学环境治理技术开发中心,罗国维,林世光颁发《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并将信息由罗马总部向16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这不仅是对他们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创新精神的赞誉。
关注民生,为民谋福
有了对工业污水处理的经验和技术,林世光、罗国维夫妇开始瞄准了电镀行业污染这一块硬骨头。他们说,电镀行业是关系到民生的大行业,很多工业产品都离不开电镀,大到汽车制造、五金配件等,小到日常生活用的电热荼壶、咖啡壶、卷发器等等,然而,电镀行业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国家极为关注的话题。
据了解,电镀行业污染之所以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电镀工艺使用氰化物镀铜、镍、金、银等金属,用六价铬(铬酐)镀铬,氰化物及铬酸盐等均为剧毒物质。而传统处理废水的方法多是集中含氰废水(镀铜、镍、金、银等废水)先破氰,然后将废水送向综合池,镀铬废水先将六价铬(铬酐)还原成三价铬,再将废水送综合池处理。然而这样的处理方法,在新的更高的排放标准(各类金属≦0.5mg/l,COD≦60mg/l)下,根本不可能稳定达标。
为此,林、罗二位教授提出了“在电镀车间生产工艺采用清洁工艺从而在生产环节减少污染。”的想法。即首先在前处理工艺中,采用低温碱性化学除油——在碱性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除油由乳化型向新的置换型清洗剂发展;其次在电镀工序中,采用低毒、无毒工艺代替高毒工艺。如镀铜工艺采用硫酸铜镀铜取代氰化物镀铜工艺等;第三,设置合理的镀件停留时间,让电镀液充分回滴,并减少带出;最后,在工艺生产中采用先进的设备,生产线包括清洗全部自动化,实现无跑冒滴漏,并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具备生产作业地面及污水系统防腐防渗措施。
同时,两位教授研究了一条新的清洗废水处理工艺道路——逆流漂洗,清洗废水经反渗透系统,循环多次浓缩后,清水回用,浓液大部分回电镀槽,少部分送回收公司回收金属。废水不外排,大大減少污染,节省原材料。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永生电器在电镀车间采用清洁工艺和逆流漂洗清洗工序后,不仅产品质量稳定,清洗废水真正实现了金属零排放。而且预处理的废水,除油后,用生物法(SPR法)处理后,出水CODcr达到50mg/L以下。其他废水,经综合池处理后,全部达标排放。可见,无论从电镀行业看,还是从社会环境角度出发,这两项技术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林、罗两位教授将科研创新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我们衷心祝愿两位教授晚年幸福安康,并为我们的美丽中国梦加油、献力!